對于紅茶,你有過這些誤解嗎?
2020-07-28
誤解一:夏季不能喝紅茶
對于紅茶,人們對它有太多誤會,其中Z常見的一個就是:夏天不能喝紅茶。
為何?因為紅茶上火。而且在許多帖子中提到,喝茶要按照四時節氣,夏季更適合喝降火去燥的綠茶和白茶。
其實,這是一個大大的烏龍事件。在民間,一直流傳著“夏飲龍井,冬飲烏龍”之說,這個觀點本身并沒有問題。夏季炎熱,綠茶和白茶更偏寒性,消暑解渴;而烏龍與紅茶性溫,喝后溫暖身體。但這只是基于普遍情況下的總結。
紅茶,也是寒性的,只是相對于綠茶和白茶,更溫和一些而已。紅茶經過了發酵、揉捻和烘焙等工序,茶內的物質發生了一些變化,也讓紅茶變得更溫和,但并不會因此而引起上火。對于腸胃不好的人,紅茶是一種很好的選擇。
夏季,大家多會吃一些寒涼的食物,這時候如果再不斷地飲用寒性重的綠茶和白茶,會增加腸胃負擔??梢赃m當喝一些紅茶。
紅茶還可以加入牛奶、冰塊等制作奶茶、冰紅茶等茶飲,這些飲料形式,也非常適合夏季飲用。
而且,選擇哪種茶,還要根據自身的身體條件決定,寒性體質和熱性體質自然會有所不同。如果對自身情況沒有非常明確的判斷,野生紅茶廠家建議大家時常改變喝茶的種類。比如這種野生紅茶,按照自己的喜好,多一種選擇。
誤解二:紅茶有輕微酸的感覺就一定是茶的質量問題
許多茶友反應,喝完紅茶后,嘴里會有一點酸的感覺。很多認為,這一定是紅茶品質不好的原因。
其實,并非完全如此。
紅茶屬于發酵茶,在這個過程中,因為發酵不足或發酵過度,都可能產生過度的酸澀感,比如青酸和酵酸,這種感覺是不對的。
另外,因為儲存不當等原因,造成茶葉變質,這時候則會出現酸餿的感覺,這肯定也是不對的。
以上兩種情況,都是紅茶有問題的表現,當然這種酸也不會是輕微的。
還有一種情況,是因為在沖泡過程中,水溫過高,使得茶中物質快速析出,這時候就可能造成茶的酸澀感,同樣的,悶泡也可能會出現這個問題。
這種情況就不完全是茶質量的問題,而是沖泡手法的原因。
這里說的誤解并不是以上幾種情況,而是非常輕微,恰到好處的酸。因為有些茶友對“酸”比較敏感。
這種輕微的酸感,是正常的。這跟紅茶在制作過程,尤其是發酵過程中的物質轉化有關,轉化后,會出現酸味物質,這些物質就是紅茶酸感的來源。
(三)誤解三:紅茶養胃
“紅茶養胃”說純屬無稽之談,至于網絡上也有人說出各種“紅茶養胃的科學依據”,個人覺得也并非是“養”,而是“不傷胃”的理論。若論養胃,可能要去喝小米粥了。有人說,上文中不是說紅茶性溫嗎?沒錯,與綠茶相比的確如此。紅茶性溫,只是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小。喜歡喝茶,腸胃不好的茶友,也建議選擇紅茶,而且建議飲用淡茶。
(四)誤解四:品質好的紅茶,茶湯顏色都很深
紅茶的英文名字是“black tea”,許多茶友會認為,顏色越深就說明紅茶品質越好,反之則是不好的表現。
其實,完全無理。這要通過紅茶中的化學物質來說明。
紅茶的湯色,主要與水溶性的多酚類氧化物茶黃素、茶紅素和茶褐素有關。茶黃素的提純物為橙黃色的針狀結晶體,溶于水后呈現為鮮明的橙黃色。茶黃素含量高,茶湯的明亮度好。茶紅素呈紅色,是茶湯紅濃的主要原因。茶褐素呈現暗褐色,是茶湯發暗的原因。
在紅茶的評判標準中,茶黃素和茶紅素的含量越高,茶湯紅色明亮,這是茶湯品質好的表現。而如果茶湯顏色偏暗,則茶湯的品質就越差。
說完這些,“品質好的紅茶,茶湯顏色都很深”的野生茶加盟誤會就很容易解開了。
(五)誤解五:茶湯渾,就是品質不佳/茶湯越渾越好
一句“冷后渾”是紅茶品質好的表現,讓無數茶友迷惑。茶湯渾濁,到底好不好呢?
“冷后渾”是指茶湯冷卻后出現淺褐色或橙色乳狀的渾濁現象,是優質紅茶的表現。冷后渾的現象,是紅茶發酵后產生的茶紅素、茶黃色與咖啡堿的絡合物。冷后渾越快,黃漿狀越明顯,則茶湯的鮮爽度越高。
冷后渾的核心是“冷”,是茶湯冷了之后的一種現象,而在熱茶湯的時候,紅茶的茶湯還是清澈的,好的紅茶,茶湯都非常的清澈感覺。
放冷后,如果出現乳狀渾濁,是沒有問題的,是紅茶優質的表現。